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东莞市民政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1900007330088D/2017-00035 分类:
发布机构: 东莞市民政局 成文日期: 2017-03-22
名称: 东莞民政事业“十三五”规划政策解读
文号: 发布日期: 2017-03-22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东莞民政事业“十三五”规划政策解读

发布日期:2017-03-22  浏览次数:-

 

一、《规划》编制的依据

(一)国家、省、市有关会议相关精神。

(二)部、省民政事业规划及市规划纲要。

主要是国家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省民政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本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三)民政工作法律、法规及各级文件。包括国家法律及中共中央、国务院相关文件共32份(部),民政部及相关部委文件68份,省一级文件21份,本市有关文件10份。

二、编制过程

(一)筹划准备阶段。《规划》编制于20153月开始启动。同年4月,制定了规划编制工作方案。5月中旬,与省民政事业发展研究服务中心签订了编制服务项目协议书。

(二)论证草拟阶段。20156月上旬,从各级民政工作相关文件中,梳理出119十三五时期的大项民政工作任务及备选重大工程,并逐一进行了可行性论证,在征询各镇(街)意见基础上,形成了规划基本框架(第1稿)。

(三)修改完善阶段。2015年下半年至20169月,充实、核校了发展基础部分的相关数据;根据部省对十三五时期民政事业所作的宏观部署,以及新出台的重大政策文件、本市“十三五”规划建议与规划纲要,先后组织了4次大范围修改,形成征求意见稿(第5稿),广泛征集修改完善意见并修改完善后,形成了评审稿(第6稿)。

(四)评审对接阶段。20169月,邀请5名省市民政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评审。会后,根据专家个人发言及专家组评审论证意见,进行了论证、修改完善,形成了对接稿(第7稿)。11月中下旬,函报发改局、省民政厅,协调出具衔接报告和修改对接意见。根据衔接、对接情况,进一步完善了相关内容,形成了最终稿(第8稿)。

三、基本框架

《规划》有五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发展基础和面临的形势。第二部分是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第三部分是主要任务与重大工程。第四部分是保障措施。其中,“十三五”时期的主要任务指标共有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人次占直接救助人次比例等15项,有些指标,经过反复论证后提出,贯彻了部省对市一级民政事业五年发展的基本要求,并征求了省厅和市各相关部门意见。“十三五”时期的主要任务有5项:一是进一步加强综合性社会救助工作,筑牢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安全网。二是进一步增进普惠型社会福利,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三是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四是进一步加强双拥优抚安置工作,积极服务军队和国防建设。五是进一步健全专项社会事务管理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公共服务需求。

四、关键词解读

关键词:社会救助

东莞将修订《东莞市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低保标准、低保补差水平继续居全省前列。建立统一的低保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制度,完善申请、审核、审批和日常抽查制度,确保低保资金用于救助符合规定条件的家庭。并将建立低保家庭社工服务制度,为低保家庭摆脱困境提供专业社会工作服务。

医疗救助标准也将提升。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修订《东莞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基本医疗救助实施办法》,继续全额资助医疗救助对象办理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对象门诊、住院自付部分,供养人员全额救助,低保人员救助90%,救助最高限额从8万元提高到10万元。继续完善医疗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制度。

东莞将建立统一的临时救助个案信息收集、处理、跟踪、社会服务和信息公开制度。此外,还将统一规范镇(街道)社会救助经办机构名称、标识、工作场所、工作制度及工作监督,“一站式”办理辖区社会救助业务。

关键词:儿童福利

东莞将在出台困境儿童社会服务政策文件,建立专业社会组织服务困境儿童制度,通过专业的社会服务机构,解决困境儿童(含孤儿、事实孤儿,下同)在生活、学习和社会参与中的困难。

建立免费手术治疗制度,2018年开始资助困境儿童、低保等困难家庭需要手术治疗的儿童完成手术治疗,2019年起每年常态化、制度化资助。完善收养制度,简化收养程序,提高依法登记和服务水平,积极帮助孤残儿童通过收养回归家庭。加强孤残儿童养育保护,对中低收入家庭残疾儿童医疗、康复、学习进行补贴。

关键词:救助管理   

东莞将推进救助站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深化国家等级救助管理机构创建工作成果。加强流浪乞讨未成年人综合救助保护工作,实施积极主动的救助保护措施。完善长期滞留受助人员异地安置制度,配合做好生活无着落流浪乞讨人员身份查询以及被救助身份不明人员DNA信息采集工作,努力让受助人员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加强流浪乞讨“三无”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落实社会救助制度,探索对长期滞留的“三无”精神障碍受助人员异地安置途径。2018年会同司法部门出台困境儿童监护人临时转移制度,困境儿童100%得到日常救助或临时救助。

关键词:社工人才

加强东莞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建立与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工作者薪酬增长机制,市镇(街道)相关部门普遍建立向社会服务机构购买公共服务考核监管制度。

到2020年,社会工作人才数量不断增加、结构更加合理、素质更加优良,每万人持证社会工作者增加到10名,专职社工人数增加到1500人,持有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的专职社工占社工数量的15%以上。

加快本土社会工作督导人才培育,完善社会工作督导架构设置,健全本土社会工作人才实务督导机制,探索确立社工行业准入门槛,提高专业社工的职业素质和实务能力。到2020年,全市本土社会工作督导人才达到200人。

关键词:信息化

东莞将以现有最低生活保障信息平台为基础,整合自然灾害信息管理与应急指挥系统、社会救助信息管理系统、社会福利与慈善信息管理系统、婚姻登记信息系统等民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涉及民生事业的信息平台,建立东莞市民政信息化综合平台。

该系统建立后,使之具备登记补录功能、查询功能、公示功能、统计功能。加强社会救助业务与慈善事业、法律援助等各项民生业务的衔接,实现民生事业部门间的业务联动,使民政工作信息化、公开化、决策科学化,利用大数据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2018年完成平台调研和建设筹备工作,2020年底前完成平台建设,并正式使用。

此外,东莞还将建立东莞市民政数据中心,并建立民政业务数据与相关部门数据的比对核查机制,进一步整合民政信息资源,构建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的民政基础数据库,实现“一数一源、一源多用”,形成完整的统计分析数据库,分析和预测民政业务的运行情况。

民政数据中心建成后,要实现与全省民政数据中心对接,实现数据共享。

 

                                                        

                                                           2017年3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