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大莞家

东莞“民生大莞家”解难题暖人心

来源:本网 时间:2021-07-20 08:59:33 阅读:-
【字体: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自“民生大莞家”服务项目实施以来,东莞市通过最短的途径、最快的速度,解决群众身边的“小急难”,让群众“家门口的烦恼在家门口解决”,让困难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民政工作的力度和温度。2020年以来,“民生大莞家”服务项目共收集办理了民生诉求超万宗,得到了群众点赞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一、暖心温度,实现群众微心愿

  家里的厕所焕然一新,坚固的房屋大门提升安全系数,屋内地基抬高再也不怕漏水……看到家中的这些变化,寮步镇的叶阿姨笑了开怀。

  叶阿姨患有肢体三级残疾,独自一人生活,因房屋地基较矮,屋内排水不畅,每逢雨季,房屋会出现不同程度积水、淹水的现象,严重时会没过膝盖,影响日常生活。而家中的蹲厕,对于年岁渐长且肢体残疾的叶阿姨来说,不仅不便使用,还存在安全隐患。因家庭经济困难,叶阿姨向社区工作人员提出求助,最终在寮步慈善基金会的协助下申请了“民生微心愿”。

  “民生大莞家”服务内容包含了“民生微实事”和“民生微心愿”两大类,其中“民生微心愿”着眼于个人和家庭诉求,主要为因突发事件陷入困境的常住人员(含非户籍人员)提供临时救助服务,并为社会大众提供心理疏导、权益维护、安宁疗护等普惠型服务。记者了解到,自“民生大莞家”项目启动以来,已经为在莞工作、生活的困难群众实现了各类“微心愿”。

  “我的心愿是拥有一个小冰箱”,家住东城街道岗贝社区的群姨近日就在“民生大莞家”的帮助下,解决了“微心愿”。

  群姨是一名残疾人,同时也是社区低保户。最近她正为夏季蔬果肉类容易腐坏的事情而烦恼。社工在走访中了解到,因群姨家中的老式冰箱已使用了近三十年,冷冻效果早已不如以前,常年膝盖疼痛的她不得不多跑几趟菜市场。

  为此,社工帮助群姨向“民生大莞家”项目申请“民生微心愿”,帮她送上一台新冰箱。“没想到你们真的帮我实现了心愿,谢谢你们!”收到“爱心礼包”的群姨连声感谢。

  二、舒心色彩,社区改造提升“颜值”

  家门口坑洼的道路填平了,村内堵塞的下水道畅通了,生锈的自来水管更换了,存在安全隐患的山坡加固了,破旧篮球场升级了……近期,桥头镇多个村(社区)实现了华丽“转身”。

  2020年,桥头镇组织各村(社区)先后征集了19项便民工程和公益服务项目,目前,19项“民生微实事”服务项目已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不仅环境得到改善,群众休闲娱乐也有了好去处,获得群众的一致好评。

  桥头镇的邓屋村大窝道路是村民群众前往大窝公益性墓地祭拜的必经之路,长期以来路面坑坑洼洼,给村民出入带来很大不便,尤其是到了下雨天,更是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因此,邓屋村根据群众提出的诉求,通过“民生微实事”项目专项资金,对该路段进行硬底化改造。如今的大窝道路变成了平坦宽阔的水泥路,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民生微实事”则是着眼于公众利益、群体利益,主要包括环境美化、房屋修缮、服务设施建设等便民工程项目,及为村(居)民群体提供的公益服务项目。记者了解到,桥头镇还通过“民生微实事”项目开展了道路硬底化、路灯安装、护坡整治、下水道清淤、停车场建设、广场升级改造、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等便民工程和公益服务项目,切实为群众解决了一批身边的“小急难”问题,进一步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不仅是桥头镇,东莞的许多镇街通过“民生微实事”项目,对基础设施、绿化、人文景观等翻新改造,提升居民群众的人居环境,创建更加美好的家园。

  在洪梅镇,18个民生微实事项目经过近一年的努力现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社区环境变美了、康乐设施齐全了、村里一河两岸路灯美得就像一幅画……这些群众最期盼、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小事、急事、难事一一解决,全面提升了老百姓的幸福感。

  “健身路径改造,设施又翻新,连附近的地面也修复了,环境很好,我们很喜欢带小朋友出来玩。”在金鳌沙村村前公园带着小朋友玩健身设施的黄阿姨说道。

  在新庄村村前广场,村民们正悠闲地坐在雨棚下聊着家常。“新的雨棚厚实又遮阳,底下乘凉舒服,晚上还可以去村里一河两岸散步,装好新路灯照着,明亮又安全。”翁大爷说。

  三、齐心助力,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众人拾柴火焰高,社会力量同样是“民生大莞家”项目的重要支撑。

  东莞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开设了“莞家直达”这一办理方式,为“民生大莞家”项目开放了社会认领的途径。也即是说,对于部分需要社会力量参与、完成时效要求较低的项目,可在确保公民隐私不受侵害的前提下,通过市、镇两级平台项目公布项目信息,组织各类社会主体认领实施。这也为广大热心公益的企业、社会组织和市民提供了爱心的途径,让助困扶弱渐成社会风尚。

  杨女士的儿子宁仔约一岁半,在13个月时被诊断为血友病,需终生输入凝血因子,高昂的医疗费用使独自抚养儿子的杨女士望而却步。

  社区社工了解到孩子的凝血因子需要冷藏,但杨女士家中冰箱是借用朋友家的。而杨女士也有一个“想要一台冰箱和婴儿奶粉”的心愿。为实现这个“微心愿”,相关部门链接到爱心企业通莞公司的资源,通过“莞家直达”的方式为杨女士购买了一台冰箱和两罐奶粉,缓解了她的燃眉之急。

  受到爱心帮助的还有家住南城街道的海叔。海叔患有重疾,妻子则是肢体及智力多重残障人士,儿子亦患有智力障碍。但在这个一户多残的家庭里,家中楼梯窄小且无扶手,成了一家的隐患。

  南城街道收到海叔求助后,考虑到支出金额较大,适合通过“莞家直达”渠道进行办理,链接到了爱心资源。经过协商,康帝酒店认领了海叔一家的居家安全改造项目,资助其进行厨房墙面、电路翻新,更换了炉灶,增加了楼梯扶手,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四、连心惠民,党群携手办实事

  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东莞市民政局充分利用“民生大莞家”政策渠道,开展节日“圆心愿”的帮扶活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还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倡导党员主动积极认领困难群众微心愿。“我们希望能根据困难群众的实际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制’送上慰问品。”

  家住茶山镇的八旬长者殷婆婆一人独居,令她感到欣喜的是,今年的端午节不仅收到了“民生大莞家”送来的粽子,还拥有了一台崭新的收音机;沙田镇福禄沙村81岁、60年党龄的困难老党员梁叔在今年“七一”期间圆了“微心愿”,有了一台空调后,梁叔再也不怕热得难受了……

  一份份慰问品送到困难群众家中,一张张笑脸在眼前绽放。“谢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爱!”这是慰问组在活动中最常听到的一句话。聚沙成塔,积水成渊,一点一滴的小小关爱,把温暖送到群众心中,架起党群“连心桥”。

  “今年,我过了一个不一样的‘六一’儿童节,我用这份感恩的心写下对国家对学校和社会各机构的感谢……”来自凤岗镇的小黄同学写下小作文《不一样的“六一”儿童节》,感谢“民生大莞家”的帮扶。

  今年的“六一”儿童节,东莞市民政局组织开展“莞家暖童心·真情筑未来”帮扶活动,各镇(街道)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有关要求,纷纷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生大莞家”喜迎“六一”儿童节帮扶活动,全市共计帮扶困难儿童2500多人。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每到重要的节假日“民生大莞家”的脚步总会走遍全市各个角落,将节日的温暖送到了困难群众手中。“虽然工作难度变高了,但是实用性更高、给群众带来的实惠更大,群众收到礼物更开心了。”工作人员如是说。

  五、适老化改造 让长者住得舒心

  厚街镇公共服务办“民生微实事”项目组工作人员已经连续忙碌了几个月,桥头社区45个社区长者居家安全微改造项目已全部完工,为长者们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家”。

  “原来的线只有1.5平方的,是不够功率用,因为长者这里有一台热水器,现在另外还要加一台暖灯来这里。”施工人员在长者家里认真检测线路,确保能帮助长者家里的浴室安装上暖灯,保障长者居家安全。

  为保障长者居家安全,提升长者生活质量,厚街镇发起桥头社区长者居家安全微改造项目服务,为辖区内高龄、独居、孤寡等有需求的困难长者进行居家安全微改造服务,改造的项目包括浴室内暖灯安装、电线线路翻新、更换莲蓬头和安装可折叠式马桶等。

  “可能对年轻人来说比较容易简单解决的问题,对长者来说就有难度,而且可能有安全隐患。”“民生微实事”项目工作人员邓雪姗表示,他们希望通过这些改造,帮助长者们住得安心、舒心。

  看到家里焕然一新,服务对象笑着说,“安装了这些设备都刚刚好,比较安全一点,又装了一盏暖灯,很好啊,感谢你们。”

  据介绍,“长者居家安全微改造”是厚街镇落实东莞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个民生项目,以“民生微实事”为抓手来实施。今年,厚街同期在镇内20个社区开展了42个“民生微实事”项目,内容涉及“绿道巷子”便民工程、“逆风少年”儿童青少年抗逆力提升公益服务项目、公益课堂、妇女技能培训等。


相关文件:

相关信息

智能问答
手机版
扫一扫打开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开奖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