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莞邑大地处处洋溢着孝亲敬老的温情。敬老月期间,东莞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东莞市民政局)以“弘扬孝亲敬老美德,共建老年友好社会”为核心主题,统筹市、镇两级力量,联动多部门及社会各界资源,开展了一场覆盖34个镇街(园区)、惠及数十万老年人的“民生暖心行动”。
从全市性的老年人文艺大赛、银龄集市,到镇街精准化的适老化改造、特殊群体帮扶,东莞以“政策+服务+文化”三维发力,既织密民生保障网,又激活银发经济活力,更擦亮了“老年友好型社会”的城市名片。
搭建“活动矩阵”让敬老既有仪式感又有获得感
10月的东莞,两场高规格活动成为敬老月的“重头戏”,既为老年人搭建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也打通了服务供给的“最后一米”。
10月15日,南城街道海德广场人头攒动,2025年东莞市敬老月活动暨养老服务消费季启动仪式在此拉开帷幕。作为活动核心内容的“银龄集市”,创新采用“企业展区+服务区”双模式,优质养老服务企业与多部门联动,把适老化产品、健康服务、政策咨询“一站式”送到老年人身边。在企业展区,数字助听器、折叠电动轮椅、便携式洗浴机等科技产品让老年人直观感受“科技助老”的便捷;东莞国药的药品展台、众生药业的眼底筛查服务,为健康保驾护航;平安银行、中国人寿的展位则聚焦金融消保与“银龄安康行动”宣传,守护老年人的“养老钱”。服务区内,东莞市民政局与莞城街道公共服务办工作人员现场答疑,从高龄津贴申领到居家养老服务申请,耐心解答每一个疑问;市消委会联合公益律师开展权益保障宣讲,市旅游协会发布3条特色银发旅游线路,串联起细村市场、光明市场等“烟火气地标”,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


10月22日,东莞市第十一届“福彩杯”老年人文艺大赛在东城文化中心盛大开幕。这场由市政府主办、市老龄办(市民政局)承办的赛事,吸引了全市41个代表团近500位老年朋友参与。多家单位选送的节目成为开幕式亮点。舞台上,老年演员们以歌舞、戏曲、朗诵等形式,展现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精神风貌;台下,同步开启的“银发才艺体验区”让更多老年人感受艺术魅力,进一步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


根据活动安排,在敬老月期间,东莞将开展六类30项形式多样、内容充实的敬老爱老助老活动,如举办银龄集市活动、开展老年人文艺大赛、“法律服务助老护老”行动等,让老年朋友在这个十月,收获满满的幸福感。
精准服务“量体裁衣”让老年人感受温暖
市级活动搭起“大框架”,镇街实践则填满“细内容”。各镇街(园区)结合自身实际,围绕老年人健康守护、安全保障、精神陪伴等核心需求,推出了一批接地气、有温度的特色服务,让敬老月活动真正“落地生根”。
健康守护“不打烊”,成为各镇街的共同选择。东城街道联合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阿尔兹海默预防讲座,用通俗语言讲解日常保健方法;茶山镇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设立“长者健康监测点”,每周一至周五免费提供血压、血糖尿酸测量服务,实时预警健康风险;樟木头镇、谢岗镇则联动医护力量,开展公益义诊与义剪服务,其中樟木头镇组织10场义剪活动,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解决“理发难”问题;大岭山镇更推出“定制化暖心包”,除防滑垫、急救包等基础物资外,还为有需求的老年人配备洗澡椅、助行器等个性化用品,累计服务96名长者。


安全保障“无死角”,聚焦老年人居家与财产安全。石碣镇、东坑镇、厚街镇依托“民生大莞家”项目,推进适老化改造工作,其中东坑镇联合爱心企业为30户长者免费配备多功能护理床,社工上门指导使用方法;松山湖、石排镇派发“暖心防跌包”,内含防撞条、夜灯等物资,降低居家意外风险;企石镇则针对老年人防骗意识薄弱的问题,编写《老年人防骗宝典》,结合案例讲解诈骗手段与防骗技巧;万江街道、桥头镇开展“智慧助老”行动,培训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激活医保电子凭证,帮助跨越“数字鸿沟”。


精神陪伴“有温度”,让老年人感受情感温暖。虎门镇依托“银发守护”“老友意思”等项目,组织低龄长者探访高龄长者,开展“老友记”生日会;横沥镇策划“祖孙时光机”活动,吸引20组家庭参与,通过互动游戏拉近隔代距离;大朗镇巷头社区连续三晚举办综艺晚会,粤剧与歌舞、杂技表演轮番上演,让长者在家门口享受文化盛宴;洪梅镇、常平镇则聚焦特殊群体,洪梅镇开展“‘纸’呵护你”关爱失能长者行动,常平镇由慈善基金会牵头,为200户困难群众、12名百岁老人送去慰问品与慰问金。


值得关注的是,社会力量“齐参与”成为本次敬老月的突出亮点。寮步镇构建“党建+慈善+社会力量”模式,联动12家爱心企业、3家社会组织,募集价值17.5万元的捐赠款物;塘厦镇联合青年企业家协会,为160名居家养老长者送上中秋祝福与防蚊包;石排镇动员爱心商家、善心家庭入户探访,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敬老爱老格局。


从“月度活动”到“全年服务”构建老年友好社区和服务
为期一个月的敬老月活动虽已接近尾声,但东莞对老年人的关爱并未“落幕”。从活动策划到服务落地,东莞始终注重“短期实效”与“长期长效”相结合,推动敬老爱老从“阶段性活动”向“常态化服务”延伸。
在政策层面,东莞持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银龄安康行动”“高龄津贴”等政策已实现常态化覆盖,适老化改造等特殊关爱服务通过“民生大莞家”“民生微心愿”等平台持续推进。

在服务层面,专业力量的参与让敬老服务更具持续性。全市“双百”社工、居家养老服务社工、银龄志愿服务队成为常态化服务的重要力量。其中,东莞市银龄志愿服务队在敬老月启动仪式上正式授旗,这支由退休专业人才组成的队伍,将以“助老、护老、伴老”为使命,为养老服务注入“银发力量”;大岭山镇、清溪等镇街联动高校志愿者团队,开展入户探访、健康讲座等活动,形成“专业社工+志愿者”的服务模式。

在文化层面,“老年友好”理念正逐步融入城市发展。从“福彩杯”老年人文艺大赛到各镇街的文艺汇演、游园活动,东莞不断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银龄旅游线路的推出、老年大学资源的开放,让老年人有更多机会参与社会活动。正如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所说:“我们希望通过敬老月活动,让孝亲敬老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在东莞安享幸福晚年”。


从市级活动的“精彩纷呈”到镇街服务的“精准暖心”,从政策保障的“坚实有力”到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2025年东莞敬老月活动不仅为老年人送上了“民生大礼包”,更勾勒出一幅“老年友好、全民参与”的城市画卷。未来,随着养老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东莞将持续以爱为笔,为老年人书写更有尊严、更有品质的幸福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