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重点领域 > 社会救助

高效寻亲!2天帮助流浪36年女子找到家人

来源:本网 时间:2025-05-13 16:31:37 阅读:-
【字体:

“我真的好想你们呀!我一直想回家但是找不到你们……”2025年5月9日,东莞市救助管理站(以下简称:救助站),一场跨越36年的重逢通过视频连线温情上演。屏幕这头,女子小芳(化名)泪如雨下,双手因激动而微微颤抖,不停地对亲人的思念;屏幕那头,亲人们同样泣不成声岁月在双方脸上刻下的痕迹,此刻都被重逢的喜悦与激动所填满。

    小芳,现年49岁,基本健康,云南省昭通人。她自述13岁那年不幸被拐,从此开启了长达36年的颠沛流离生活。被拐后的她,辗转于四川、重庆等地,居无定所,靠打零工、乞讨维持生计这多年,她一直在尝试寻找亲人,但因岁月流逝对家乡的记忆变得模糊,她甚至连乡音都忘记了。
    近年来,
小芳来到东莞市横沥镇打工。朋友易先生了解到小芳多年来的痛苦与渴望,他鼓励小芳向当地妇联寻求帮助。2025年5月8日,经妇联转介,小芳怀着忐忑又期待的心情,来到了救助站寻求帮助

小芳初到救助站时,她眼神中满是迷茫与不安,救助站工作人员为她端来热水,轻声安慰,耐心询问她的情况她自述可能叫杜小红或者杜老红,是少数民族的,老家可能是云南昭通,对家庭地址只能断断续续地说出一些模糊的地名

方便问询了解更多寻亲信息,进一步开展寻亲工作,工作人员劝说小芳先行入站住下。寻亲组工作人员持续与她深入沟通:找来云南省昭通市的地图,一个一个地给她听;寻找一些很多人姓“杜”的村庄,看她是否有去过;给她讲述昭通市的风土人情、历史变迁,试图唤醒她更深层次的记忆。在工作人员的耐心引导下,小芳逐渐回忆起一些模糊的片段,当地人的头上会包红色的头巾,小时候赶集的地方叫大水井与江底,赶集回家要走路3个小时……工作人员分组行动,一边通过她提供的小地名尝试拼凑出几个疑似户籍地址,联系当地村委核查情况,一边把她的疑似信息发给疑似户籍地址所在地的救助管理机构请他们协助核查

5月9日,在救助站的积极协调下,当地救助管理机构为小芳明确了身份,并提供了家属的联系方式。救助站当即为失散多年的亲人进行视频认亲,这就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

    当小芳82岁的母亲听到女儿仍在世的消息时,激动不已,泣不成声,再三向救助站工作人员表达感激之情,声音哽咽地说:“谢谢你们,让我再见到我的女儿……”小芳归心似箭,在得知家人的联系方式后,便自行离开救助站,踏上了回家的路。5月12日,小芳朋友易先生受托给救助站送来感谢锦旗,并致电12345政府热线对救助站表示真挚的感谢

救助站一直将寻亲返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多措并举,想方设法帮助有需要的受助对象寻找亲属,让他们顺利回归社会、回归家庭。接下来,救助站将继续秉持初心,用心、用情做好服务工作,让广大群众暖心,让更多失散的家庭得以团圆。



相关文件:

相关信息

智能问答
手机版
扫一扫打开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开奖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