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政策文件 > 政策解读

关于《东莞市加强流动儿童关爱保护推进方案》政策解读

来源:本网 时间:2025-08-22 17:10:41 阅读:-
【字体:

       一、背景依据

       根据《民政部等21部委关于印发〈加强流动儿童关爱保护行动方案〉的通知》(民发〔2024〕35号)《广东省民政厅等21部门关于印发〈广东省加强流动儿童关爱保护实施方案〉的通知》(粤民发〔2024〕70号)精神,结合东莞市实际,制定《东莞市加强流动儿童关爱保护推进方案》(下称方案)。其中,流动儿童指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双方或一方离开户籍地(非东莞市),在东莞市居住或生活6个月以上、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二、目标任务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儿童优先、统筹推进、公平可及、着眼长远原则,以加强流动儿童关爱保护为主题,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可及为重点,健全儿童福利保障体系。

       到2026年,流动儿童相关政策制度更完善,关爱服务精准有效,重点领域惠民措施平等均衡,信息台账精准,基层基础坚实,打造“莞爱童行”品牌,流动儿童关爱保护整体水平明显提高。

       到2035年,关爱保护工作成效显著,体系全面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优质,流动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权益全面保障。

       三、主要内容

       《方案》分为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工作要求三大部分,对流动儿童关爱保护提出以下重点任务:

       (一)精准监测摸排与信息管理。将符合定义的流动儿童纳入监测范围,建立多部门参与的工作机制,至少每半年更新一次信息。市级层面由民政局牵头做好“大数据”治理,制作电子表单供群众自行申报;镇级层面由相关部门牵头,发挥基层力量完善信息采集,并录入广东省儿童福利业务系统。同时,完善重点对象信息,建立台账并实施“一人一档一策”精准服务,开展动态监测试点。

       (二)完善流动儿童分类保障制度。一是优化教育保障。配置教育资源,推进学前教育发展,保障流动儿童义务教育权利,落实学生资助政策,完善非户籍就业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中高考政策。二是完善卫生医疗保障。在居住地为流动儿童提供家庭医生签约、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做好流动儿童医疗保障相关工作,落实流动儿童异地就医结算。落实残疾流动儿童服务及助学助医活动。三是加强基本生活保障。协助符合条件的流动儿童申请纳入户籍地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最低生活保障以及特困救助等保障范围,通过“民生大莞家”实施临时救助,鼓励慈善帮扶。四是加强住行生活服务。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流动儿童家庭,通过提供实物配租或者发放货币补贴等方式,保障流动儿童家庭住房权益。落实交通优惠政策,对于在莞就读的非莞籍大、中、小学生,凭“公交学生卡”可半价乘坐全市常规公交线路公交车,为他们提供交通出行便利。

       (三)加强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一是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引导监护人履行职责,提供相关服务,落实强制报告制度;二是加强心理健康关爱,规范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建立协同机制,提供多种形式的心理服务,畅通转介通道;三是加强精神文化生活服务,净化网络空间,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供阅读等服务,制作有益节目,组织课外兴趣培训等活动;四是加强城市融入服务,开展相关活动促进流动儿童融入,将其纳入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为流动儿童父母提供法律、家庭、心理、教育等咨询服务。

       (四)工作要求。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将流动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纳入相关规划和重点部署,做好经费保障;二是夯实基层基础,建立市、镇两级的流动儿童关爱保护基层工作网络,加强儿童工作队伍培训和儿童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支持社会组织参与;三是落实工作责任,民政部门履行好牵头统筹职责,相关部门协作配合;四是开展宣传引导,加强流动儿童关爱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宣传工作,引导舆论,回应关切。

       四、预期政策效果及影响

       (一)流动儿童成长环境显著优化。流动儿童在教育、医疗、生活等方面的基本权益得到更充分保障,能够平等享受优质的公共服务,心理健康得到有效呵护,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城市融入感不断增强,身心健康发展得到全面支持。

       (二)关爱保护体系更加健全高效。到2026年,流动儿童相关政策制度趋于完善,信息台账精准度提升,基层基础更加坚实,“莞爱童行”品牌影响力扩大,整体工作水平明显提高;到2035年,关爱保护体系全面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均等优质,形成一套科学、规范、可持续的流动儿童关爱保护长效机制。

       (三)社会参与氛围更加浓厚。通过政策宣传和实践推进,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更加稳固,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多元主体积极投身流动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关爱流动儿童的良好氛围,提升城市的包容性和温度。


相关文件:

相关信息

智能问答
手机版
扫一扫打开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开奖公告